啸亭杂录 清 昭槤
http://club.xilu.com/wave99/replyview-950484-12406.html
嘯亭雜錄 [清]昭槤撰 何英芳點校
目錄
點校說明
雜錄
九思堂刻本序
重刊足原本嘯亭雜錄序
卷一
太宗伐明
太宗讀金史
設間誅袁崇煥
用洪文襄
收孔耿二王
世祖問喀爾喀使者
世祖勤政
世祖善禪機
世祖畫牛
親定陵寢
聖祖拏鰲拜
論三逆
愛惜滿洲士卒
崇理學
解易占
優容大臣
善天文算法
不改常度
拜明孝陵
世宗居藩大度
世宗不興土木
理足國帑
寵待大臣
用顧天成
賞花釣魚
察下情
硃批諭旨
善禪機
杖殺優伶
禁抑宗藩
純皇初政
聖祖識純皇
西苑門習射
殺訥親
平西域
聽報
重經學
不忘本
重讀書人
普免天下租稅漕糧
善待外藩
土爾扈特來降
書無逸
不用內監
繙譯
不喜朋黨
至誠格天
友愛昆仲
孝親
用傅文忠
殺高恆
惡章攀桂
食魚羹
用福文襄
誅伍拉納
雪睿王冤
定恩騎尉
綠營定世爵
哨鹿
松苓酒
答錢香樹奏摺
純廟博雅
純廟賞鑒
內湖珠兆
今上待和珅
卻貢玉
辛酉工賑
虔禱風神
重朱文正
親骨肉
卷二
淳化帖
金元史
本朝文人多壽
本朝父子祖孫宰相
本朝狀元宰相
張魏公
國初定三院
本朝宗室輔臣
宗室科目
宗室詩人
宋置封樁庫
宋金形勢
吴春麓語
旭亭家書
德濟齋夫子
醉公
元泰定帝
朱清 張瑄
國初官制
漢軍初制
國初尚右
三王旗纛
王府屬下
先恭王家訓
經驗良方
先惠順王神力
宋太祖解兵權
宋武臣
五大臣
啟心郎
元順帝
劉藥村
劉孝廉
鄂爾奇短視
十王亭
漢軍各營旗纛
范文肅公厚德
成王書法
褚庫巴圖魯
徐文定公
史文靖公
馬彪
圖文襄公用兵
劉海峰
劉文正公之直
謝薌泉之疏闊
本朝內官之制
巴延三
楊武勳王
何溫順公
洪豁爾國
劉文清
衛司空
阿爾薩
橫閈侍郎
活佛掣籤
朱文端公救舒文襄
盛司寇
阿文成公用人
舒文襄公預定阿逆之叛
崇政殿
鄂西林用人
奎壯烈
雲梯
克勤郡王墓
卷三
記辛亥敗兵事
郭劉二疏
朱白泉獄中上百朱二公書
西域用兵始末
李壯烈戰蹟
卷四
岳青天
昌齡藏書
馬壯節公
薩賴爾之叛
李昭信相公
烏提督
孝感之戰
王文雄
楊時齋提督
議政大臣
領侍衛府
湯文正
黃文襄
金川之戰
朱檢討上書事
王太倉上書事
佟襄毅伯
王文端
朱文正
李恭勤公
盛京五部
天津水師
關稅
廣賡虞之死
松相公好理學
吉制府之死
三姓門生
三文敬公攔駕
曹劍亭之諫
漢人任滿缺
卷五
緬甸歸誠本末
卷六
平定回部本末
臺灣之役
癸酉之變
滑縣之捷
廓爾喀之降
鑾儀
綠營虛銜
綠營功加
偽皇孫事
和王預凶
恆王置產
安王好文學
德濟齋建園亭
紅蘭主人
果恭王之儉
武虛谷
雒昂
梁提督
張文和之才
仲副憲
卷七
質王好音律
成將軍
洪稚存
伊將軍
錢文敏
阿司寇
孫文定公
尹文端公
陸中丞
徐中丞
裘文達公
傅閣峰尚書
顧總河
宋總兵
馬僧
王公降襲次第
王府官員制度
宗室小考
宗室婚嫁
宗室任職官
于文襄之敏
梁瑤
康方伯
嵇文恭公
尹閣學
完顏藩司
吴達善
圖學士
軍機大臣
三品任軍機大臣
軍機御史
高天喜
黃標
徐端
博爾奔察
張太監
恆公之清
木果木之敗
傅厚菴
愛公知人
木蘭行圍制度
宋延清
錢辛楣之博
蘇昌
佟國舅講左傳
陸雙全
漢軍用滿缺
卷八
內務府定制
堂子
額經略
札克塔爾
西山活佛
法和尚
阿里瑪
三焦
秦腔
王樹勳
畫眉楊
魏長生
茅麓山
煙蘭小譜
喬道人
岳少保之死
毒死幕客
閔撫軍
李中丞
舒梁阿三公遠見
馬侯
信勇公
仙提督
富公
李毓昌
石倉十二代詩選
恆侍
傅文忠之謙
私造假印案
伊桑阿
盛京先朝舊物
洪文襄之降
黃文襄設幕館事
五國城
禮烈親王纛
桂香東侍郎
張若瀛
書劍俠事
洪文襄款客
張文端代作詩
高江村
內院筆帖式
裕陵聞香
蔣文肅入場
陳提督
祿相公
亮總兵
超勇王
軍營之奢
李漱芳
俄羅斯
熊志契
阿文成相度
蔡必昌
四神祠
蘇相國
楊誠齋軍門
信莊二王生命
先悼王善六合槍
欽訓堂博古
趙護
費武襄公知大體
卷九
寧王養菊
花老虎
穆富二將
和相善謔
趙泰安
自鳴葫蘆
三楊將軍
雞公山
先良王善知人
先良王大溪灘之捷
先修王善書
和真艾雅喀
玉甕
年羹堯之驕
太和門箭
王文簡公補諡
蓮筏
婁真人
戴學士
詩讖
詩龕
韓貞文先生
仕宦最速
仕宦最久
兄弟鼎甲
神童
諸葛顯聖
線量美人
蒜學士
煙洞山
神樹
滿洲跳神儀
滿洲嫁娶禮儀
海超勇
伊犁疆域
蒙古儒士
馬太傅
孔王祠
綠頭牌
膳牌
宗學
八旗官學
張鳳陽
老年科目
青年科目
吴留村
敬一主人
安南四臣
瞿圃狀元
張狀元
權貴之淫虐
魁制府
伍彌相公
竇東皋
鮑海門
京師園亭
程魚門
松筠菴
趙忠愍公祠
成容若
甘嘯嵒
賈筠城
姚姬傳之正
何義門
先禮烈王骹箭
楊文勤
謝濟世
永相公
金海住先生
英夢禪
海參領
費直義公
汪參軍
韓大任
趙勇略
拉傅二公
巴將軍
曹學士
都爾伯特
卷十
稗史
華山道士
笪侍御
南征小校
查相國
綠營增世襲
蔣欽
忠臣狎妓
李巨來夙慧
劉文定
劉武進相公
權臣奢儉
周文恭公語
滕鄉勇
八大家
文體
權臣同列
三王絕技
書賈語
本朝理學大臣
滿洲二理學之士
古長城
海道
侍衛教場
異姓王
直恪公厚德
索家奴
王西莊復明
山舟書法
勇健軍
車騎營
帝王入獄
宮女四萬
索明二相博古
宋人後裔
三年喪
四布衣
本朝從祀
明非亡於黨人
三分書
摺子
圖爾泰
朝鮮廢君
將軍
世祿品級祿米
三詔
岳威信始末
阿文成公用兵
義僕
衣衣道人
清寧宮
純皇愛民
理藩院
八旗之制
駐防
吴廷楨
賜奠
配享
郊勞
拉總憲神力
呼延碑
書法
葉副將
畢制府
湖北謠
八大王
土國寶
王述菴書
世俗之論
嘉慶初年督撫
嘉慶初年諫臣
苗氏婦
舒太夫人
紀曉嵐
明用度奢費
噶禮母
方靈皋之直
青樓
應制詩
庚子火災
孫文靖
黑經
蘇州街
甘莊恪
書光顯寺戰事
章嘉喇嘛
江陰口談之誣
毛文龍之殺
兆武毅公
蔣生
袁子才江賦
憲皇用鄂文端
碩制府
姚制府
施青天
錢南園
荊州砲
稗史
季教諭
謝薌泉
續錄
卷一
純皇后之賢德
大雩
御營制度
祫祭捧帛爵用近支王公
太廟用王府中太監
十五善射
曲宴宗室
廷臣宴
茶宴
山高水長殿看煙火
除夕上元筵宴外藩
大蒙古包宴
賜福字
賜荷包燈盞諸物
派吃跳神肉及聽戲王大臣
大戲節戲
端午龍舟
御前大臣
紅絨結頂冠
金黃蟒袍
香色定制
朝服龍團
四團龍補褂
大臣賜紫
宗室公賜紫
賜朝馬
黃馬褂定制
花翎藍翎定制
親郡王賜三眼花翎
雙眼花翎
外官賜花翎
賜奠
賜它羅經被
賜宅
清字經館
石經
千叟宴
宗室宴
北郊齋宮
親禱
射布靶
文臣射鹿
奏事處
奏蒙古事侍
常朝
萬壽節
本朝祧廟之制
薦新
射牲
皇后入廟之制
壽皇殿
安佑宮
皇史宬
皇上日閱實錄
喜起慶隆二舞
武官乘轎
鷹狗處
上虞備用處
虎槍處
御槍處
善撲營
嚮導處
蒙古醫士
批本處
翻書房
上書房
南書房
如意館
廷寄
上諭館
國史館
本朝欽定諸書
卷二
韓旭亭
張雲汀
黃雅林
尤水村
超勇親王
褚筠心
寧秀生有髭
張漢潮渡漢江
稗事數則
王文靖
查初白
先恭王之正
張夫子
海神祠
佟昭毅
吴六奇
郭尚書
趙恭毅
費襄莊之殺活佛
百菊溪制府
李仲昭
李鴻賓
勒相公
金司寇
許壯烈
張總兵
成知州
劉文清語
佛典屬
劉鳳誥
德尚書
帽頭氈帽
明參政
劉清
小說
考據之難
明人論先烈王
定數
海超勇盜馬
郭汾陽逼娶妾
元裔之多
本朝待外國得體
二逆少子
諳達
榮恪郡王
陳壽山
顧星橋
本朝富民之多
麻狀元
王文肅
陳文肅
王功偉
卷三
明史稿
曉屏相公
和相見縣令
質莊王義犬
伊總憲
胡桂畫
關槐
圖文襄公厚德
劉全母
王西莊之貪
鐵冶亭尚書
玉閬峰侍郎
蔣元亭侍郎
熊鉛山司寇
陸大司馬
彭氏科目之盛
鮑雙五侍郎
陶珏卿
慶丹年相公語
姚姬傳先生
楊升庵詩
福文襄王夫人
明太傅家法
蔡葛山相公
王鴻緒
朱文正宅湫隘
性情之偏
古史筆多緣飾
報應之爽
盜賊之訛
舒文襄公末節
年大將軍先兆
朱文正公之直
夜談隨錄
松相之謫
詩文澀體
服飾沿革
貴臣之訓
明相國
安三
明春二公論戰
朱檢討題詞
譎諫
流俗之言
置歲不用閏法
牧庵相國
李賡芸之死
刑部郎官
阿爾稗畫
煤駝御史
國朝詩別裁集
吴制府
瑚合庵
晝晦
孫文正取四城
法時帆謔語
睿忠王致史閣部書
洛翰
侍衛結銜之誤
魏柏鄉相公
乾隆初年督撫
元初人物之盛
李御史
滿洲跳神儀合於禘祭
自鳴鐘
史書氏族
轉庵和尚
王奮威
佛言須彌山
和相後裔
名臣論識
湯義仍製曲
以羊運糧
卷四
內務府大員
董太傅
元代稗史
三元
蘇麻喇姑
完立媽媽
賽諸葛
吴堡破賊事
花王閣賸稿
鶯花小譜
檀欒卿
擬古詩
吴南溪
蔣香杜
陸侍御
泮庵破孜牙敦事
時帆之吝
博爾奔察
太廟後殿
鮑雙五選王李詩
油綠衣
王荊公
宋人戰績
蘇叔黨論田布
明大禮議
明世宗用人
海司空
犬吠御史
姚中丞
商太醫
王文僖
劉文恪
古今史闕
錢三元
吴穀人
王惕甫
宋人多用本朝故事
耶律文正之兄
史不可盡信
宋人譬寓
松相公
宋哲宗之明
呂聖功
楊武陵
唐宋國初詩人
玉亭相國
脫脫像
隨園先生
宗室積習
張茂修
恭勤
邱元清
副天保
瘟疫
兵部失印事
羅中丞
明文襄
陝西冤案
方榮升
宗人府土地祠
湯敦甫
元二臣
周簧鑑
曹進喜
慕容德
十六國春秋
理學盛衰
道光初年大吏
楊眉卿
姚公子
姚姬傳文集
吴雅中丞
王儕嶠
起義助關壯繆姓名
春秋後事跡多失載
記孫延齡事
京師王公府第
莫葆齋
卷五
明末風俗
齊次風
趙普
先母妃遺訓
程知節拜帖
宋儒習氣
和孝公主
定恭王
趙甌北
成哲王
慶僖王
朱勳
食乾臘
近代詩人
甲馬
秦檜主和
放翁詩
宋金形勢
薛國觀
信王榛
元史失實
納蘭太傅妻
恭順香
汪如淵
倭什布
顧亭林詩
祥德
葉文忠
賽將軍
劉清
唐若瀛
富將軍
黎襄勤
蔣因培
封神演義
李元亮
高子業詩
松湘圃之清
李頻勦襲詩句
莊信二王生命
姚姬傳集
後漢書
厚朴
宋金大臣見識優劣
盩厔之戰
孟珙
鄂中丞
伊中丞
遼代民書之制
宋人伐遼
崔浩
汪瑟庵
王勿庵
文遠皋
論曉嵐筆記事
史策互異
戴文端
徐健庵
章文簡
附錄一
泰定登極詔旨
附錄二
愛新覺羅宗譜
昭槤傳
清代名人傳略
與人箋
禮親王
八旗文經卷第五十七作者考甲
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
九思堂刻本序
愛敬,退值讀書,於古義之歧疑,品類之純駁,務商訂精確而求其所安,士有一得,不妨反覆辯論,採納折衷焉。王固好善忘勢,而時賢亦樂從之游。尋以馭下嚴獲譴,益謙抑韜晦,不欲以名見。平生所作詩文甚夥,率散逸無存者。此篇又其隨手編輯,益聽其散漫而不惜矣。乙亥春,醇邸得此篇,厭其蕪雜凌躐,盡失其真,復求諸其邸,又得若干篇,細加釐正,並原稿而刪節之,編次之,凡五閱月而成完書。嗚呼!王不欲以名見而不能禁贗本之流傳,是名之終不可掩也。贗本之流傳而仍歸於醇邸之釐正,又實之必不容沒也。殆亦王嗜學愛士之苦心有默相之者歟。當醇邸編輯時,按次序任鈔錄者,德院卿鍾、松銓部齡之責。編既成,詳校對付剞劂者,則年與潘觀察駿德之事也。工竣,爰敘其顛末如右。O 嘯亭雜錄一書,禮親王汲修主人所輯也。王諱昭槤,性嗜學而善下,遇名儒宿學
光緒六年歲在上章執徐皋月。賜同進士出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蒙古耀年謹書。
重刊足原本嘯亭雜錄序
嘯亭雜錄一書,原板久毀,舊印罕見,滬上曾有活字本,則脫誤累累,不足依據。近得精鈔本,久置篋衍,適中國圖書公司議蒐集本朝掌故諸書,為近世史作參考之用,因以藏本授之。排印既竣,乞為弁言。惟我聖清家法,凡近支王公,均經列聖妙簡師傅,令入上書房讀書。故凡公族公姓,類皆淵雅鴻顧,抗跡間平。禮親王承名德之後,於文謨武烈,聞知見知,自開國以來,名臣哲相所建樹,故家遺族所傳說,則又左右采獲,求其是而折其衷。故其入錄者,靡不原原本本,詳實不誣。又善於敘述,無支辭,無溢語。信乎!我朝史部一大家也。明李瀚序洪容齋隨筆有曰:「可勸可戒,可喜可愕,可以廣見聞,可以證謬誤,可以祛疑惑。」如此書者,足以當之矣!
宣統紀元正月初吉,浭昜端方序於上海行次。
附錄一
【 (九思堂刻本多出來的條目和大段文字)】 (見《啸亭续录》)
附錄二
愛新覺羅宗譜 【 乙冊】
候補主事昭槤,乾隆四十一年丙申二月初七日寅時生。母繼福晉舒穆祿氏,將軍綽爾多之女。嘉慶七年十一月封不入八分輔國公,本月授散秩大臣。十年六月襲禮親王,二十年十月緣事革去親王,作為閒散宗室圈禁空室,二十一年閏二月特旨放出空室。道光二年賞候補主事。道光九年己丑十二月二十日酉時卒,年五十四歲。嫡妻伊爾根覺羅氏,大學士三保之女。
昭槤傳 【 清史稿卷三十禮烈親王代善傳附】
昭槤好學,自號汲修主人,尤習國故。二十一年,坐陵辱大臣,濫用非刑,奪爵,圈禁。二十二年命釋之。
清代名人傳略
昭槤號汲修主人(一七八0——一八三三),禮親王代善的第八個繼承者。他是個學界的權威。並且在第六代中是代善所傳授的他的父親永恩,諡恭(一七二七——一八0五),是一七三三年死去的那個康親王崇安的兒子。永恩雖是個有權的繼承者,可是世宗皇帝在一七三四年選了他的叔父巴爾圖,諡簡(一六七四——一七五三),作第四個康親王以及代善王爵的第六個繼承者,於是永恩得了第三等的王爵。一七五三年巴爾圖死了,高宗皇帝不許這個爵位再傳給巴爾圖族,而命崇安的後人承繼,這樣永恩便作了代善第一等王爵的第七個繼承者。也是第五個康親王。一七七八年高皇帝進念代善的功勞,將康親王的職位(最初給傑書的)改封為禮親王(代善原始的稱號)。永恩由於天良的出現,勤於職守,然而他這五十二年作王的事蹟不甚清楚。他是著作家、藝術家,並且是律呂元音四卷的著作者。
永恩的兒子昭槤在一八0二年二十二歲得了第八等王爵,一八0五年繼承了禮親王的王爵。兩年以後(一八0七),他的王府失了火,全部被焚,他全家的珍寶以及他的印綬一無所存。仁宗皇帝可憐他的不幸,於是賜銀一萬兩,命他重建住宅,同時又賜給他許多衣帛。
另一個官吏。三,虐待他田莊的管家。自雍正時代(一七二三——一七三六)開始以後,皇帝總以為高級官員們缺欠忠心,這樣的事會同樣的使他感到不快。無疑的,我們從滿洲歷史中可以知道昭槤是個急脾氣的人,當他受了激動以後,一定要找出證據來顯示一下以維持他的王權。然而時代變了,這些高官們不大合理的說法已不為皇帝所容納。Ò 一八一五年有人告昭槤三項罪過——一,強迫一個滿洲高級官吏服從他。二,責
第三個控告他的是一個名叫程建義的,這個人是昭槤田莊的管家(或者稱之為莊頭)。他不聽從昭槤的命令,昭槤報復他們,使他和他的弟兄們大受其苦——他們背上的肉都被人用碎磁片給割破了。除此以外,又派了總管去拆毀了他們的家,並搶去了他們一年的產物。昭槤當他的王府失了火以後,無疑的受到了很大的經濟壓迫,他的家族很多不但要撫養,他的直系親屬就是許多遠親、秘書、從人以及一班他所喜愛的伶人,都要由他供給一切。這件事我們不管他究竟為什麼這樣發怒,然而昭槤所作的顯然太過了。直接審判開始了,一八一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告狀的真實理由證實,皇帝停止了昭槤的王爵,並且命他到宗人府去聽候審判。兩天以後,又罰他二百兩銀子作為受害的償報,程建義所種昭槤的九百六十畝地也給了另一個王爺,依然令程作莊頭。一八一六年一月五日定昭槤三年的禁錮,過了五天,禮親王的王爵給了他叔父的兒子鱗趾了。諡安(一八二一)。
一八一六年八月十三日當仁宗皇帝從事聖祖仁皇帝實錄纂修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個案件,恰巧與昭槤的相似。犯罪者是岳託的曾孫,這個人在一六八七年殺死了一個無辜的人,並且把另外兩個人的手足都割掉了,而作惡者的懲罰也不過是奪去了他的爵位。因此,在比較之下,皇帝感覺對待昭槤過於苦了,於是下令免除了他的監禁。
現在昭槤所以著名的緣故,正因為他集了各種清史筆記名叫嘯亭雜錄十(八)卷續錄三(二)卷。正錄是一八一四年或一八一五年寫成的,續錄是一八一七——一八二六年寫成的。正錄是昭槤親手寫成的,組織的比續錄好。在一八八0年以前兩者是不是都印出來了不甚清楚。一八七五年前後醇親王奕搜集了一份,讓他的幕僚改編後印行,這種版本有一八八0年的序和奕書齋的名字——九思堂,正錄八卷。同時上海申報刊行了一種正錄十卷續錄三卷的本子。這兩種版本有時用字不同,而在奕刻本最後的幾個論題,在申報本中找不到。這兩種筆記實在是清史的重要資料,尤其是乾、嘉這一段(一七三六——一八二一)。昭槤想必在一八一五年以前便開始寫作了,從那時以後,他便專心的作增補校正的工作,以終餘年了。他的材料得於實際的考察,親自的探問以及聽家庭長上所說的。他寫作的目的並非只為自己高興,而是想要把一些有價值的事情留給後代,這一目的可以說他成功了。
昭槤在一八一六年以後的事業非常模糊不清,在他的筆記中所記的最後的年代很顯然的是一八二五年一件有關雲南的統治者(一八二五——一八三五)伊里布。禮親王第十個繼承者鱗趾死於一八二一年,這一族便由麟趾的孫子全齡(一八五0死,諡慎)來承繼了。再傳於麟趾的曾孫世鐸(死一九一四),這人一八八四——一九0一作御前大臣。
與人箋 【 龔自珍全集第五輯】
長,亦因亦創。」為此語時,禮部尚書恭阿拉訃至,王云:「即如此公,鈕祜祿氏也,宜在額宜都傳下矣。」自珍怖服。王於天聰、崇德以降,瑣事丕事,皆說其年月不誤,每一事輒言其原流,正變分合作數十重,問答不倦,自珍所交賢不賢職掌故者,自程大理同文而外,莫如王也。王沒矣,無以報王,執事在史館,謹述緒言,代王質之執事。道光二年閏三月朔,自珍再拜。# 故和碩禮親王諱昭槤,嘗教自珍曰:「史例隨代變遷,因時而創。國朝滿洲人名易同難辟,其以國語為名者如那丹珠、穆克登布、瑚圖禮、札拉芬、色卜星額、福珠靈阿之類,相襲以萬計;其以漢語為名者則取諸福、德、吉、祥之字,不過數十字而止,其相襲以十萬計。賢不肖、智愚貴賤顯晦,後世疑不能明,此讀國史一難也。宜創一例,使各附其始祖之傳,合為一篇,則漢書楚元王傳例也。也可以代魏書官氏志,可以代唐書宰相世系表,兼古史之
禮親王 【 骨董瑣記卷三】
禮親王昭槤,字汲修,號檀樽主人。著嘯亭雜錄,于有清一代掌故可資考據者甚多,旗族記述尤詳。于嘉慶二十年十一月以擅用非刑器具、擅銷禁門、上人妄稱管事之人為軍機中堂、拷打莊頭程福海一家六人加租不從、利瓷瓦岔畫傷程建義背傷百餘道、凌辱朝臣等罪,革爵圈禁三年。後遷居西直門大街路北,使役皆蘇州人,日與伶優狎處,自亦能唱崑戲。廢後十三年疽發於腦而卒,年五十四。子賞宗人府主事。予所街有油鹽店招牌,福聚隆三字下署禮親王,鈐有汲修齋印,筆勢高古,即其所書。
按:嘯亭雜錄記林清一案,自幼入宮衛護,頗居有功,于同時王大臣皆有微詞。後竟不獲賞,不免怨誹,忌者復中傷之,以致禁廢,非其罪也。同時豫親王裕興、補國公裕瑞兄弟皆能詩文,與南士結交,同以微罪廢。嘉慶帝自怙有過,不悛而好諛,尤惡文士,故防閒昭槤等如此。
八旗文經卷第五十七作者考甲
汲修主人昭槤所輯禮府志已成書未梓。詩、集二百餘篇皆往體,武進費氏得之以畀伯熙。其文集叢殘已甚,在鐵齡家。鐵齡歿後,圖籍散佚,不可究詰。惟嘯亭雜錄行世,耀年所刻多所刪節。
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
嘉慶二十年十一月丙午諭內閣:本月二十日,御史果良額奏拾獲匿名揭帖一封,內係訐告禮親王昭槤各款。其時朕居齋宮,因在圜丘大祀齋戒期內,未即明降諭旨查辦,祇將原揭帖交英和密行查訪。其揭帖內有凌辱大臣一款,從前朕即聞昭槤有與景祿爭論之事。二十四日召見景祿詢問,據稱伊上年四月內,進內接班,時方辰初二刻,昭槤以時已巳正,向其呵斥。維時蘇楞額、晉隆亦在內接班,當以景祿辰刻到班,並未遲逾,向其勸阻。昭槤則稱伊與景祿本有嫌隙,並斥言景祿至刑部每審一案,總可獲銀一二千兩等語。又據景祿奏,昭槤並曾面斥尚書景安為伊家奴才,經景安正言駁斥,欲行奏聞,為人勸阻而止。即此二事,其凌辱大臣一款已為有據。又聞伊家管事之人稱為軍機中堂,此一款最重。英和並訪得昭槤曾將伊門上人鳴山銷禁一年,又遣人至昌平州拆毀莊頭房屋,抄沒家產,並剋扣門上人錢糧等事。昭槤以親王如此肆意橫行,豈可不加懲辦?著管理宗人府王公會同軍機大臣,嚴行查問,並著英和前赴伊家,查起非刑器具,及鐵銷石墩,據實具奏。
丁未諭:內閣禮親王昭槤被訐各款,昨派宗人府王公會同軍機大臣查問。據昭槤供認各款,如與景安爭論王府屬下,名分綦嚴,此語甚屬狂妄,妄自尊大,目無君上,失為屏為翰之義,實自暴自棄之徒。景安一品大員,與王公等同屬朝臣,且與昭槤並不同旗,非其屬下,何得妄行指斥?至景祿上班即或稍遲,並前在刑部有婪贓之事,昭槤祇當據實參奏,亦不得出言凌辱。至伊於府內濫用非刑,現據英和起出鐵銷銬鐐木樁等件,並將受傷之莊頭程建忠、程建義傳案,經宗人府王公軍機大臣等驗得程建忠等脊背均用磁瓦岔刺,血痕遍體,不忍寓目。詢係因逼令增租不從,即橫加敲撲,以酷濟貪。即此三款已不勝親王之任,若係朕之子姪及近支晚輩,用此非刑虐下,朕必親視重責。昭槤著革去王爵,交宗人府於空室暫行圈禁,其餘應訊各款,及一干人證,著宗人府王公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審訊,昭槤應得罪名,俟全案奏上時,一併定擬具奏。此旨著上書房照繕存記。
布音圖、德寧俱著解任,同該府管事太監劉金磬一併交刑部隔別研訊供詞據實具奏。(卷三百十二)%柳長壽前往程幅海家搶割莊稼,拆毀房屋,又將程幅海父子叔姪六人圈禁。昭槤自擲磁瓶於地,用磁片劃傷程建義、程建忠脊背百餘道,至於流血昏暈。似此以酷濟貪,虐我赤子,實出情理之外。我國家永不加賦,正賦錢糧祇於按例催徵,每遇水旱偏災,仍必加恩蠲緩。即如昨日山東曹、定二縣豁免錢糧,即有二十餘萬,此外歷年所降恩旨蠲免者,殆不可數計。蓋損上益下,民說無疆,全黎庶之身家,保國家之根本,各王貝勒家衣租食稅,亦當仰體此意,豈宜分外苛求,恣行貪虐?昭槤承受世封,席豐履厚,平日以田租細故、在順天府,步軍統領,刑部等衙門,涉訟纍纍,而於府第中仍如此非刑虐下,實屬奇貪異酷,僅止革去王爵,不足蔽辜,俟結案時仍當治以應得之罪。二等護衛柳長壽為助虐爪牙,復侵用入己銀一百兩,著即革退,動大刑夾訊,嚴審治罪。程幅海長交租錢二百九十一千零,及被割莊稼變賣錢八百九十三千零,並搶毀各項什物及拆毀木植,著派秀寧、穆彰阿、彭希濂經該府照數提取至刑部傳程幅海等當堂給還,並罰昭槤出銀二百兩分賞橫被非刑之程建義,程建忠即予省釋。此項地九頃六十畝,著即徹出王府,賞給貝子奕純,仍令程幅海承充莊頭,以示矜卹。于大海謀充莊頭,從中播弄,著革去莊頭,交刑部加等刑訊治罪。昭槤如此妄為,恐此外尚有別項殘酷款跡,其頭等護% 己酉,諭內閣:綿課等奏,會訊已革禮親王昭槤勒逼莊頭程幅海增租,將程建忠、程建義非刑酷虐各情:此案程幅海之子程建義充當莊頭二年,並未欠租,兼有長交租錢。昭槤因于大海增租,謀充莊頭,即將程建義革退,並令照于大海加增之數,加找二年租銀。程建義之父程幅海不從,昭槤派護
十二月丁巳,諭內閣:宗人府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審明昭槤被訐各款,分別定擬具奏。昭槤妄自尊大,輒敢凌辱大臣,此一款情節最重。景祿被其指斥得贓,忍辱不行奏辯,尚無不合,景安係一品大臣,被昭槤指稱係其屬下,爭論名分,彼時景安亦知忿怒,乃因旁人勸解,遂隱忍不行參奏,殊屬非是,景安著交部議處。昭槤利慾熏心,貪得無厭,將其屬下莊頭人等,禁押府內,非刑酷虐,種種貪暴無狀,孽由自作。昭槤前已革去王爵,著照議圈禁三年,以示懲創。柳長壽助虐橫行,又婪贓入己于大海行賄謀奪莊頭,架詞肇釁,情節俱尤為可惡。柳長壽、于大海著加枷號三個月,于二海隨同濟惡,加枷號一個月,滿日再行發往黑龍江等處當差,餘俱照擬完結。昭槤以田租細故,輒咨刑部催追,甚至如此案程建義長交租錢,仍復捏詞追比,實屬倚勢妄為。嗣後各王公等田租永不准咨部催追,各令自行辦理,如有違旨咨部者,該部除駁回不理外,仍即指名參奏。(卷三百十三)
嘉慶二十一年閏六月戊戌,諭內閣:本日朕恭閱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二十六年宗人府題:「多羅平郡王納爾圖打死無罪人羅米,又折楊之桂、菩薩保二人手足,應革王爵,監禁。得旨,納爾圖著革去王爵,免其監禁,欽此。」因思上年冬閒禮親王昭槤將其屬下莊頭人等禁押府內,非刑酷虐,經管理宗人府王公、軍機大臣、刑部會同審明,革去王爵,擬以圈禁三年。朕彼時未曾記憶此旨,以綿課等係照例定擬,即依所擬行。今思納爾圖從前打死平人又折二人手足,尚恩免監禁,昭槤雖濫用非刑,其被虐之人究未斃命,較之納爾圖尚覺稍輕。朕敬承家法,著加恩將昭槤釋放寧家。(卷三百十九)